浙江將在七個區域
開展美麗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
其中
京杭大運河(浙江段)河流生態廊道
涉及嘉興南湖、嘉善、秀洲、海寧、桐鄉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其中浙江段全長120多公里,歷史文化悠久、底蘊深厚。
規劃京杭大運河(浙江段)河流生態廊道以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提升沿線景觀風貌為主要功能,建設主要涉及杭州上城、拱墅、濱江、蕭山、余杭,寧波海曙、江北、余姚,湖州南潯、德清,嘉興南湖、嘉善、秀洲、海寧、桐鄉,紹興越城、柯橋、上虞等縣(市、區)。
至2025年,建設長度不小于150公里,建設規模不少于15萬畝。
省林業局印發《浙江省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規劃(2021-2035年)》,明確至2035年,全省建設各類生態廊道1萬公里以上,逐步構建起縱橫交錯、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生物多樣,山水林田湖海一體的生態廊道網絡。
什么是“生態廊道”?
生態廊道主要是指統籌山脈、河流、海岸、森林、濕地、農田、道路等要素,連接分散的生態斑塊和景觀單元,是保護重要生態資源、保障生物棲息和遷徙、展示優美自然風景、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互聯互通的帶狀自然生態空間。
既包括具有保護動植物多樣性、生態隔離、防風固沙等作用的廊道;也包括連接城市內外等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滿足人休閑游憩需求等作用的廊道。
《規劃》提出至2025年
全省建成以錢塘江、甌江、京杭大運河、杭新景、龍麗溫、常臺高速上三段沿線和沿海岸線等為主廊道的生態廊道3000余公里,保護和建設規模達150萬畝。
至2030年
全省圍繞主要山脈、八大水系、交通干線、沿海生態屏障、省級綠道網等重要通道沿線建設山嶺、河流、道路、沿海等各類生態廊道5000余公里。
到2035年
全省建設各類生態廊道1萬公里以上,保護和建設規模達500萬畝,在“山-山”“山-水”“山-?!薄吧?城”之間構建起廊道網絡。
如何建設布局?
《規劃》明確,構建“兩屏八脈多帶”的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布局。
兩屏
指由沿浙東海岸線構成的海岸生態屏障和浙西浙南區域多條山脈形成的山嶺生態屏障。
八脈
指沿全省八大水系干流及其支流為主形成的河流生態廊道。
包括沿錢塘江、甌江、椒江、甬江、苕溪、運河、飛云江及鰲江水系形成的河流生態廊道。
多帶
指沿全省主要交通干線形成的道路生態廊道,包括沿杭新景、杭紹甬、杭金衢、金麗溫、龍麗溫、甬臺溫、杭紹臺等多條交通干線兩側以及義甬舟大通道沿線形成的道路生態廊道。
建設范圍上依托全省交通干線、八大水系流域、浙東沿海岸線和具有重要生態保護價值的山嶺,提出了道路、河流、海岸、山嶺四種生態廊道類型。
《規劃》提出了采取科學實施擴面增綠,精準提質,保護修復重要濕地、河湖近岸,修復提升受損棄置地,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廊道空間管控等措施,通過落實強化領導、部門協同,科技支撐、數字引領,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等保障措施,進一步推進“城鄉和美”之境,打造浙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示范。
來源:浙江發布
編輯:李源
責編:羊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