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想拍就拍”版面是為嘉興廣大攝影愛好者搭建的展示作品的舞臺,不管你是用相機還是用手機,只要你拍的照片有趣好玩,或勝人一籌,就有機會刊登在版面上,并得到專業人士的點評。
投稿郵箱為359974392@qq.com,請注明照片標題、作者自述以及作者姓名、聯系電話和地址。
本期點評嘉賓: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嘉興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王 輝
《耕耘》 作者:朱建宏
作者自述:去山區見到了久違的牛耕耘的場景,欣然按下快門。
點評:這幅耕牛圖的敘事清楚、明暗分明、虛實到位,符合簡潔明了的基本要求。不足之處在于缺乏動感和趣味,顯得過于平淡。

《場上場下》 作者:盛將
作者自述:運動會上,接棒一刻,場上的學生與場下的老師都緊張萬分。
點評:作者沒有直接將鏡頭對準接力賽跑的大場面,而是定格了常人容易忽視的時空截面,從一個局部表現賽場上運動員的競技動作、賽場下觀眾的緊張表情。盡管照片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是作者的大膽嘗試非常值得肯定。與其平庸地復制,還不如勇敢地探索,藝術創作需要這種沖勁。

《臺風過后》 作者:沃澍
作者自述:臺風過后,城市出現不一般的風景。
點評:這幅照片的天光霞影和碧波綠蔭比較出彩,如果左下角有一艘小船破浪而入,就會更好地均衡畫面的輕重,避免左下部空曠的瑕疵。

《凌霄花開》 作者:吳惠勤
作者自述:盛開的凌霄花與江南水鄉壁畫融為一體,別有一番韻味。
點評:作者帶著想法拍攝了這幅照片?,F實的凌霄花影和壁畫的水鄉風景結合在一起,形成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錯覺之美。但照片還有提升空間,如果畫面下方點綴零星人物的話,一則可以增加動感,二則可以避免頭重腳輕的感覺。

《休息亭》 作者:桑弘
作者自述:夜幕降臨,燈光亮起,城市開始進入“休息”模式。
點評:在夜色籠罩下,休憩小亭顯得格外的明艷奪目,和隱沒在暗處的雜亂背景,形成明和暗的對比;街道上摩托車和電瓶車疾馳而過,和駐足閑聊的居民,形成了動與靜的對比。通過明和暗、動和靜的對比表現,讓普通的街頭小景頓時綻放亮眼的市井風情。照片還有提升空間,建議進一步降低感光度,減少噪點,提高畫質。

《景寧云霧》 作者:顧曉紅
作者自述:去景寧旅游,恰遇雨后,云霧繚繞,給小城披上了紗衣。
點評:這是一幅無人機接片的寬幅照片,流淌的河水形成一個優美半圓,將整個城市攬入懷中,形成C字形的構圖框架。遠山如黛、層巒疊嶂、云霧縹緲,展示了良好的人居環境。

《凈壇佛珠》 作者:程永華
作者自述:凈壇峰位于巫峽南岸神女溪上游。萬壑群山之間云霧繚繞,一峰獨秀而立,猶如一個靜坐神壇之上的佛祖,一邊默頌著佛經,一邊捻動著一串長長的佛珠。
點評:乘著升騰的云霧,一行索道吊艙魚貫而上。在巍峨大山的反襯之下,懸掛在半空中的這行吊艙顯得特別渺小。我看這幅照片,有著不同于作者自述的解讀,產生了大自然宏大和人類渺小的感觸。不同的觀者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讀,這是正?,F象,藝術創作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晨作》 作者:章林珍
作者自述:清晨的小鎮公園,一名綠化養護工人迎著晨曦在給草坪噴霧除蟲。
點評:這幅照片的光影效果值得肯定,強烈的側逆光勾勒出工人的明亮輪廓。如果鏡頭的焦距再長一些、光圈再大一些、景深控制再合理一些,可能畫面的虛實反差會更加強烈、主次會更加分明。